?道德與法治中考經驗交流材料
一、大河有水小河滿,團隊精神增活力
老帶新、新促老,團結合作、攜手共進,集眾人之智慧,破教學之難題。在教學中,資源的共享、教案的準備、導學案的設計、精品課的打磨等,大家分工協(xié)作、群策群力。
二、備課做加法,蓄勢攢活力
1.避免傳統(tǒng)教學中教師把重心放在課堂講授上的做法,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;充分發(fā)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,調動學生學習《道德與法治》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2.備課多費心,功夫在課外。
挖掘鮮活生動又貼近學生實際的資源、靈活處理教材、精心設計活動、認真組織編排。
①引入課程資源,提效增活力。
鉆研、挖掘教材的同時,要盡量想著學生的興趣所在,積極搜尋新鮮、多樣、有價值、有吸引力的素材,力求選擇出來的課程資源“學生化”、 “生活化”、“趣味化”、“文藝范兒”。努力讓課內知識與課外資源融合起來,豐富教學內容,增加課堂容量,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。這樣做,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親切有趣,也能更好地融入學習環(huán)境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,也有利于課堂新資源的生成,讓課堂更顯生氣、更有實效。
②改變單一模式,靈活處理教材。
道德與法治教育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、實用知識的學習,跟別的學科相比,更應超越知識傳遞性的學習,改變過去那種簡單、枯燥的說教模式,充分有效的利用教材上的多種形式的小欄目來安排教學內容。根據教學實際大膽增刪,靈活的、有創(chuàng)意的使用教材。
③精心設計導學方案,變“死學” 為“活學”。
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,進一步分析學生,思考哪些內容是學生通過自學、討論能解決、掌握的,哪些內容是學生解決不了,需要老師進一步點撥、精講的,教材上的小欄目怎么用,插入的教學資源(包括精選的習題案例)用在哪里好,設計什么樣的環(huán)節(jié)才能激發(fā)學生興趣、調動其學習積極性、主動性。對于學困生,這一節(jié)課應該給他們安排哪些任務……盡管課前的預設總是會在課堂上有所改變,但精心的設計仍會給課堂省時、省力、增效,促使學生在學習中“動”起來,也讓課堂氣氛活起來。
三、師退生進,課堂活起來
1。嘗試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
在新課改的大環(huán)境下,作為教師,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,跟上前進的步伐,逐漸讓出課堂主陣地,學會做一個旁觀者、引導者、點撥者。當然實際做起來,也覺得難,但只要去做了,就有新的收獲。??
在按學校要求踐行學習型課堂時,努力創(chuàng)設合適的教學情境,采取分享目標、自主學習、小組合作、展示交流、拓展延伸等形式,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,積極探索,大膽展示。剛開始這樣做時,挺不放心,因為怕浪費時間,怕學生的知識掌握不準確、不全面,怕課堂不能收放自如。事實上,堅持下去,卻發(fā)現教師在課堂上“做減法”,能少講就少講,能不講的就不講,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,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表達、澄清、生成結論,這樣的課堂更活躍,更讓學生喜歡。而學生考出的成績并不比講授型課堂低。
2.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
課堂上,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,盡可能去利用好教材上的小欄目,考慮到學生多樣化的需求,努力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與開放式的提問、開放式的討論結合起來,讓他們在認真地思考、積極地體驗、快樂地分享中去獲取知識,生成結論。課堂的活躍氣氛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(tài)是令人感到愉悅的。不過,在實際的操作中,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,比如被學生打亂計劃、耽誤時間、預定目標未能全部達成等情況。但總體看來,是利大于弊的,沒有了講授型課堂的沉悶,課堂氣氛與學生的收獲是不一樣的。
四、資料共分享,復習各有方
1.用心整理,愉快分享
新課結束后,老師們會在研究課標的基礎上,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,將其條理化、系統(tǒng)化。分析各章節(jié)的重點、難點、易錯點,分析考試題型、解題技巧和應試策略等等。教研活動時,在組內提出建議,分享資料,組長經過收集整理,然后統(tǒng)一印發(fā)下來。大家合作愉快,齊頭并進,取得良好效果。
2.分析學情,選擇方法
(1)借助思維導圖,將識記的知識條理化、清晰化
(2)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記憶方法。例如:先記住引導詞,再背核心詞,最后再合起來背誦。對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識點,辨出異同后,再對照思維導圖進行識記。掌握方法,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。
(3)適當檢測并進行做題指導
結合測試的情況,在答題技巧方面給予指導,比如
①讓學生明白怎樣審題:一注意關鍵詞;二注意提示語,看清要求;三注意分值數,能夠根據分值大小決定答題內容的多少。
②注重提高學生的材料解析能力。指導學生學會帶著問題閱讀材料,學會看材料的重點內容,學會根據關鍵詞聯(lián)想知識點,學會從材料中找答案,逐步引導學生養(yǎng)成自主分析材料的習慣。
總的說來,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不該該是枯燥乏味、死氣沉沉的,要讓課堂既注重實效,又充滿生氣,我們就要不斷引入“活水” 。而我認為,團結互助、積極進取的團隊,新的理念和教學方式,豐富多彩的資源,行之有效的方法……都是活水之源。讓我們努力使教學的“半畝方塘”水更清、景更美吧!
文檔為doc格式